展期        2012年 12月27日 – 2022年2月28日

地点       成都市 高新区 盛通街 天府长岛29栋2号 SGA沪申画廊

艺术家     罗敏

学术支持  何桂彦

语言成为审美的踪迹

——罗敏近期的绘画 

在罗敏较为早期的创作中,艺术家侧重于现实性的题材,注重主题,强调叙事,并且以具象性的语言为主。在近期的创作中,艺术家明显调整了自己的创作方向:从对外部现实的关照转向个人内心的情感表达,从强调主题性转向绘画行为的日常性,从具象的描述性语言转向书写性。以《花间集》《游春记》系列为代表,先前的现实主义题材被以花鸟、植物等为对象的主题所取代。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,花鸟画不仅有完备的发展谱系,更积淀着东方的、古典时期的审美趣味。罗敏钟情于花鸟,在绘画中描绘梅、兰、竹、菊,不仅因为这些题材承载着东方化的自然意识,而且,还被赋予了浓郁的人文气息。

在罗敏较为早期的创作中,艺术家侧重于现实性的题材,注重主题,强调叙事,并且以具象性的语言为主。在近期的创作中,艺术家明显调整了自己的创作方向:从对外部现实的关照转向个人内心的情感表达,从强调主题性转向绘画行为的日常性,从具象的描述性语言转向书写性。以《花间集》《游春记》系列为代表,先前的现实主义题材被以花鸟、植物等为对象的主题所取代。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,花鸟画不仅有完备的发展谱系,更积淀着东方的、古典时期的审美趣味。罗敏钟情于花鸟,在绘画中描绘梅、兰、竹、菊,不仅因为这些题材承载着东方化的自然意识,而且,还被赋予了浓郁的人文气息。

当然,在另一些作品中,罗敏也十分重视作品的观念表达。比如,在《川南忆》系列中,画面时常会出现各种类似于“拼贴”的色块与图像。这些色块既对画面进行分割,也制造了不同的视觉区域。图像既是一种提示,使其与个人的记忆或生活经历相关,同时,它让时间凝固,使其定格于画面。所谓的观念化,在于语言成为了审美的踪迹,既是一种视觉的提示,也让叙事的连贯性被迫中断。事实上,语言的观念化与语言转向的背后,实质源于罗敏自身艺术追求的变化。在语言与修辞的层面,罗敏希望既与传统相连,又使其具有当代气息。减弱社会学的叙事,源于对绘画性的倚重。对绘画性的捍卫,也是希望绘画走向纯粹,即绘画只关乎绘画自身。如此以来,绘画创作犹如修禅,如果剥离掉语言,那么,绘画完全成为一种个人化的行为。通过《花间集》《川南忆》《心经》等系列作品,绘画的推进本质上是罗敏不断与自然、与生命、与自我的一次次对话。虽然本次展览以小幅纸本为主,但它们以点构成面,从微观出发,让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到艺术家的语言变化与创作轨迹。

.▃

关于艺术家

罗敏(生于1968年,四川泸州)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、解放军艺术学院,获艺术硕士学位,现任北京画院专职画家,国际一级美术师,中国油画学会理事。曾在亚洲和欧洲多个国家举办过个展和联展。现工作、生活于北京和成都。

点击查看展览PDF